亚富体育·(中国)官方app下载
亚富体育·(中国)官方app下载

—BOB体育听Ta说建筑 不负社会之信仰、金银之委托:建筑师与中国师学会—

  BOB体育官方入口原标题:听Ta说建筑 不负社会之信仰、金银之委托:建筑师与中国建筑师学会

  关于近代中国建筑师的回溯和研究已汗牛充栋,而最近关于建筑师负责制试点的消息又再次引起了大家对建筑师职业责权的讨论。本文结合2022年10月上海市建筑学会纪念“上海建筑师学会”成立95周年研讨会契机搜集到的资料和近年一些整理,再来拾遗梳理近代中国建筑及其组织中国建筑师学会相关信息,为后续研究添砖加瓦。

  这张珍贵的建筑师群像,来自1933年1月12日晚中国建筑学会在巨泼来斯路(今安福路)310号郑公馆召开年会时的合影,二排C位是刚当选会长的董大酉BOB体育,他的左右手边分别是副会长庄俊和理事赵深。

  建筑师Architect,在西方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希腊神话中就有一则关于建筑师与迷楼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克里特人为了控制一个专吃少男少女的牛头人身妖怪,叫做弥诺陶洛斯(Minotaur),而特地请来建筑师代达罗斯(Daedalus)建一座机关重重、迷幻重重的迷楼,使弥诺陶洛斯一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后来建筑师代达罗斯自己进去后,也完全迷失出不来了。之后,代达罗斯的儿子建筑师伊卡洛斯(Icarus)为救父亲进入迷楼,凭借图纸也无法走出,最终依靠搜集鹰的羽毛做翅才飞出了迷楼。

  “建筑”一词在汉语环境中出现,是来自近代明治维新后的日译,我国传统上多以“营造”代之;而“师”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称谓,如律师、医师、工程师等。在中国古代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职业建筑师,与盖房子相关的类似身份有梓人、都料匠、木工首、样式房掌案等等。常见于纸面的有唐代柳宗元《梓人传》中,梓人“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北宋的将作监李诫、清代的“样式雷”家族等,他们从事着设计放样和工程管理的工作。但从现代建筑学意义上看,他们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师。随着开埠和近代欧美建筑师进入上海,以工程设计为主要职业的建筑师与工程师相继进入上海并开业,才使得近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师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早期中国建筑师是在外国人开的打样间里做助理绘图,进而独立执业,以承接中国雇主的业务为主,“周惠南打样间”是这一阶段最知名的中国建筑师事务所。周惠南(1872-1931),江苏武进人,曾在英商业广地产公司工作,1910年成立周惠南打样间,是中国最早的土木设计公司,设计了大世界游乐场、天蟾舞台等知名建筑。此时也有本土培养的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如早年曾在徐家汇土山湾工艺学校学习、后入英商爱尔德洋行工作、1915年创办华信测绘行的杨润玉(1892-?),还有毕业于上海万国函授学堂(International Correspondence School)土木科,后也加入华信的杨元麟(1905-?),华信建筑公司的后期作品以住宅为主,如愚谷邨、涌泉坊等。

  另一位本土培养的著名建筑师是杨锡镠(1899-1978),他1918年入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就读土木工程,后加入东南建筑公司、凯泰建筑事务所等,1929年创办杨锡镠建筑事务所,主要作品有中华基督教会鸿德堂、南京饭店、百乐门舞厅等。

  相比从洋行打样间里走出的和本土培养的建筑师,192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留学海外学习建筑学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归来,共同构成了近代中国建筑师群体。在留学群体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又以留美学生为主。

  1901年美国国会将清政府与美英等国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庚子赔款”超额部分返还中国,成立了“游美肄业馆”,用于资助留美学生教育而开办预备学校,1911年定名“清华学堂”(民国后更名“清华学校”)并于4月正式开学。官费留美学生至1929年最后一批,近二十年间资助和培养大量学生在美学习,这其中就包括诸多建筑学专业人才。

  留学回国的建筑师大多选择在上海开业,并在上海留下了数量巨大、质量比肩欧美建筑师的作品,使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建筑师职业发展的摇篮,也为在上海成立建筑师团体组织奠定了基础。

  随着近代上海建设兴起和建筑师工程师大量开业,外籍工程师们也自筹备成立用于行业交流、制定标准、职技教育的行业组织BOB体育。1901年英国工程师在上海创建 “上海工程师和建筑师学会”(Shanghai Society of Engineers & Architects),是近代中国最早成立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专业群体。

  随着中国建筑师群体逐步壮大成熟,他们也正在十里洋场与欧美建筑师一争高下,此时成立一个中国建筑师自己的行业组织就非常必要和重要。

  1926年4月24日,范文照、张光圻等沪地华人建筑师在香港路银行公会成立上海“中华建筑师学会”(Society of Chinese Architects of Shanghai,《新闻报》1926年4月27日),其目标就是建立如A.I.A和R.I.B.A一样的建筑师组织。同年8月28日通过该会章程,编订建筑职业诫约,“以便互保职业上之权利”,计划“联合华南北建筑师组织中华建筑师公会”(《新闻报》1926年8月31日)。据1926年9月4日《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 Consular Gazette》刊登,学会主席庄俊,副主席范文照,书记张光圻,会计黄锡霖,理事吕彦之BOB体育。

  根据1932年《建筑月刊》创刊号和1936年《中国建筑师学会小史》的记载,“中华建筑师学会”只是学会的筹备阶段。

  1927年10月10日,经吕彦直、庄俊、范文照、张光圻、李锦沛、黄锡霖、巫振英诸人数次协商,草创学会大纲,在上海成立“上海建筑师学会”,会员共计七人。公推庄俊为首任会长,张光圻为书记。

  1928年学会呈请国民政府工商部备案注册,改称“中国建筑师学会”,并在南京设立分会。

  学会宗旨“对内在发扬吾国建筑固有之优点而阐明光大之,对外在谋整个建筑界为国家社会之服务,当兹雏形粗具之初,焉敢一得自封,今当益自奋勉,以图发展,更有望于全国同志,通力合作,以底于成,则日后之进展,正无至境焉。”(《中国建筑师学会小史》)

  学会设正会员与仲会员(1933年增加名誉会员)。入会标准颇为严格,需资历证明+会内至少两名正会员推荐。早期会员大多为当时影响力较大的执业建筑师,如吕彦直、张光圻、范文照、庄俊、赵深、巫振英、黄锡霖、董大酉、陆谦受等。在架构上设筹备、工作、出版、编著章程、建筑名词等数个委员会,核心职员包括会长、副会长、书记、会计、理事数名,每年开一次年会对各方提案进行决议。学会理事部由7人组成,除会长、副会长外,每次年会时由正会员中选举入会满两年的会员5人为理事。会费为25元(1933年)。

  1936年,学会借在上海举办中国建筑展览会的契机,发表《中国建筑师学会小史》一文,全面记录了学会成立的原因、过程和历任会长等主要人员:

  上表可见,学会成立的最初十年中,学会的会长、副会长等主要职员均在上海开业,且均接受的是美国建筑学教育,如庄俊、范文照、李锦沛、赵深、董大酉等。

  庄俊(Tsin Chuang,1888-1990),字达卿,浙江宁波人,生于上海。1910-1914年留美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建筑工程系,1914年获学士学位回国任清华学校驻校建筑师BOB体育,协助美国茂旦洋行进行清华学校规划设计,1923年再赴美哥伦比亚大学进修,1925年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上海)庄俊建筑师事务所(Tsin Chuang, Architect)。

  范文照(Robert Fan,1893-1979),广东顺德人,出生于上海。1919年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1922年回国任上海允元公司建筑部工程师,1927年自营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

  李锦沛(Poy Gum Lee,1900-?)字世楼,广东台山人,出生于纽约。1920年毕业于纽约普莱特学院Pratt Institute建筑系,1921-192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建筑,获纽约州立大学注册建筑师证书。1923年李锦沛作为基督教青年会建筑师来到上海,1927年4月创办李锦沛建筑师事务所。

  赵深(Shen Chao,1898-1978),字渊如,号保寅,江苏无锡人。1920年入学宾夕法尼亚大学,1923年6月硕士毕业,1926年与宾大校友杨廷宝同游欧洲后回国入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1931年离开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独立开业,自办赵深建筑师事务所,1932年改称华盖建筑事务所。

  董大酉(Dayu Doon,1899-1973),字长秋,浙江杭县人,生于杭州,长于日本和其他欧洲首都。明尼苏达大学建筑学学士(1922-1924)、建筑及城市设计硕士(1925),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美术考古博士课程(1926-1927)。1928年回国入庄俊建筑师事务所协助设计,1930年8月创办董大酉建筑师事务所,王华彬、哈雄文加入从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建筑师学会中不少成员陆续撤至大后方,也使得原来分处上海、北京BOB体育、南京等各地的建筑师聚集在一起。

  1944年4月9日,学会在重庆信通大楼举行了年会。出席会员有关颂声等27人,由陆谦受主持。会上选举黄家骅、哈雄文、陆谦受、关颂声、刘敦桢五位为理事。学会下设会员委员会由关颂声负责,学术委员会由杨廷宝负责,宣传委员会由黄家骅负责。大后方时期的中国建筑学会,更多吸纳融合了上海以外的建筑师群体。

  1945年抗战胜利后建筑师陆续回到沪宁等地。1946年10月5日,学会在上海中国银行大礼堂举行抗争胜利后首次年会,由理事长陆谦受主持。年会选举陆谦受、关颂声、哈雄文、黄家骅、杨廷宝、庄俊、赵深七人为理事,陆谦受为理事长,陆、哈、关三位为常务理事。

  1948年7月在南京召开抗战胜利后第二次会员大会,选举陆谦受为理事长,常务理事哈雄文、关颂声,理事黄家骅、赵深、杨廷宝、庄俊、徐敬直。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3日召开了解放后第一次理事会,由唯一在沪的常务理事哈雄文担任临时主席。7月13日,学会召开理事会,公推原理事黄家骅、庄俊二位递补为常务理事,公推哈雄文为代理理事长,原候补理事陈植、童寯补选为理事。暂设四川中路220号201室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为通讯地点。10月1日全国解放,1950年2月4日召开年会,进行了换届选举,选举奚福泉为理事长,理事为庄俊、黄元吉、赵深、杨锡镠、陈植、邱式淦,监事范文照。这是前中国建筑师学会的最后一届理事会。

  经过两年的筹备,1953年7月26日,中国建筑工程学会上海分会正式成立。同年10月,中国建筑工程学会总会在北京成立,更名为“中国建筑学会”,上海分会也因此更名为“中国建筑学会上海分会”,并在1955年7月2日通过会章。

  1958年11月,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成立,根据“各学会受当地科协和当地政府有关业务部门的直接领导和上级学会的业务指导”的要求,“中国建筑学会上海分会”改名为“上海市建筑学会”,金瓯卜当选理事长,陈植为副理事长,汪定曾为秘书长。上海市建筑学会,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郑时龄院士在《上海近代建筑风格(新版)》中评价说,1927年“中国建筑师学会的成立,标志着建筑师执业制度和行业规范的确立”。建筑学行业规范是通过颁布《中国建筑师学会章程》《中国建筑师学会公守诫约》《建筑师业务规则》等一系列职业权责、行业规范、收费标准等来逐步树立起来的。

  1928年的《建筑师业务规则》,对建筑师的权责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但准确的规定:

  “建筑师承业主之委托,执行一切建筑上之事宜。如预拟建筑方略,进行草图计划,投标图样,编订营造说明书,各种合同条例,供给大小详图,发给承包人领款凭单、关于工程上之一切手续、管理方法,暨督察工程,均为建筑师应尽之责任。”

  学会也参考国外行业规则制定了设计费取费标准,“其所取酬劳费至少照全部建筑费(此数包括材料工价、一切附属工程之费用,并承包人费用与赢利亦在内) 百分之六(即六厘) 计算。”此时的取费标准,已经显著高于74年后的“2002标准”了。

  “以上一二条所开建筑师之酬劳费,仅指全部工作由总包工人承办而言,倘业主将全部工作分别包出承办,则建筑师之职务因之加重,其酬劳费亦应酌量增加。”

  学会深知经济基础对建筑师社会地位的影响,因此在《公守诫约》中一再要求合理取费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建筑师除对于私人或有特别交情者,不应有任何义务贡献,以自卑其职业招社会之轻视。”

  权责明确、收费合理,1928年的《建筑师业务规则》或许可为近一百年后试点推行的“建筑师负责制”,提供历史性的借鉴与参考。

  权责清晰和收费保障,为建筑师的社会地位奠定了基础。建筑师也希望借助团体组织使建筑师地位“得若英美各国之同为社会所重视”。

  在一张1936年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保存库奠基礼照片中,奠基碑的左右分立为业主蔡元培、马衡和建筑师赵深,奠基碑文也将三人名字镌刻在上,这既体现建筑师的责任和信用,也体现建筑师职业的荣誉和地位。

  为了规范学会成员的职业操守和行业规则,1928年学会颁布的《中国建筑师学会公守诫约》,引言如下:

  “夫建筑师之事业于国家社会负有极大之责任,盖其建筑物与文化之进步有直接之关系。故为建筑师者,应具纯洁之精神、高尚之道德、诚恳之毅力、灵敏之手腕、精美之艺术思想,方能不负社会之信仰、金银之委托。其平日之举止行动,可不慎之又慎之哉?夫既受人委托,则当本其平日之训练和精神从事周旋。对于委托人当取公正廉洁之态度,介于委托人与承造人之间,则以不偏不倚为宗旨;对于同事、同业应以指导互助为方针;对于公众之事业应放弃一切私利为表率。如是建筑师之地位得日增进,社会信仰亦日益深焉。”

  《公守诫约》规定了建筑师的责任、义务、工作内容和酬劳等,作为行业自律诫约,有些条目也很体现当时中国建筑师受儒家文化熏陶的谦谦君子风度:

  “建筑师除自用名片外,不应有任何之广告以兜揽其营业。故建筑师须保持其平日个人之信用名誉,其经验才能为立身之本。”

  “建筑师对于同业不宜加以无诚意之评判,更不宜有意诋毁,无论直接或间接致他方受名誉上或营业上之损失。”

  时至今日,《公守诫约》中的行业规则和建筑师自律,仍余音绕梁,吾辈当共勉,谨以此文志之。

我要下单